硅股网

- 人工智能AI工具箱
首页 / 杂谈 / 正文

“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边界

qqpindaovip 2022-06-12 杂谈 179 ℃

  作者 段兆磊

  在字典里面,空间主要是指一切物质存在和运动所占的地方。学校中既有具体物质形态存在和运动所占的物理空间,也有非物质的、意识形态层面的精神空间,并且此二种空间皆与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互联网+”时代,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打破了学校原有的教育空间边界,改变了学校原有的教育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引发了诸多的新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然而教育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互联网的发展亦有自身的特点,唯有探索“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规律,重塑边界,守住底线,方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校教育空间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一、初建边界:互联网介入之前的学校教育空间及其边界

  福柯将空间与权力、纪律结合起来,进而指出空间的边界即纪律的边界。“在相关的规训机构之中,空间根据职能场所被分类。某些特殊空间被规定为满足监督和割断有害联系的需要,但亦可创造一个有益的空间。”[1]作为一种规训机构,学校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空间,每一种空间建设都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发展来进行。互联网介入之前的学校教育空间相对简单,学校中主要存在两类空间:一是物理空间;一是精神空间。物理空间主要指以校长办公室为代表的教育管理者空间,普通教师工作的办公室空间以及学生学习的教室空间、活动的操场空间等显性空间;精神空间则主要指以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规章制度为代表的思想、意识层面的隐性空间。在现实中,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定教育空间是特定教育教学理念的映射、特定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与环境,人们正是通过划定边界、形塑特定的教育空间来践行相应的教育理念,从而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一)互联网介入之前的教育管理者管理空间及其边界

  我国中小学现行学校管理体制主要是校长负责制,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校长既要接收、执行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完成相关任务,又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吸收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的发展,还要对具体的教育教学进行把控,可谓主导学校教育的发展。校长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空间设置情况,校长所占据的空间异于其他教育主体的空间:教师和学生所占据的空间一般都以公共空间(公共办公室和教室)为主,校长则拥有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独立的校长办公室);教师和学生所占据的空间主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工作而建设,校长所占据的空间则主要围绕学校的管理工作而建设。正是校长的工作特点使其占据特殊的空间,也正是这样的差异在学校管理者与学校其他人员之间筑起了一面有形的墙(建筑层面的墙)和一面无形的墙(心理距离之“墙”),边界清晰而明显,现实中一般教师或学生到校长办公室都是有比较重要的事,往往不会到校长办公室随意走动或与校长闲聊。校长办公室其实就相当于校长的“领地”。这样的空间设置方便了校长的管理工作,形塑和保持了校长的权威形象,然而由于边界比较明显,这样的空间往往在有形和无形之间拉大了校长与教师、学生及其他学校人员之间的距离,有时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育管理者“以我为中心”、“我说了算”的专制管理之风。

  (二)互联网介入之前的教师工作空间及其边界

  在学校里面,教师办公室无疑是教师的“领地”。虽然不像校长办公室那般威严,教师办公室却也是不允许其他人员随便走动的,校长、学生、学生家长等人员进入教师办公室都只能算是“外来人”或“客人”。作为教师的工作空间,教师办公室是教师备课、完成学校相关要求、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及歇息的地方。出于经济成本或教师之间教学交流需求的考虑,现实中小学校普遍都为教师设有公共的大办公室。这样的空间划定了教师的工作区域、形塑了教师形象,在方便教师之间交流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正是有了这样的工作空间,教师才能够安心地备课、完成学校相关工作、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正是有了这样的空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然而也正是这样边界清晰的空间使得教师工作具有一定的时空局限,规训有余而缺乏灵活性,不仅限制了教师的工作视野,同时也使得其他“外来人”(包括教育管理者、学生、学生家长等)与教师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对教师与其它“外来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认识与了解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互联网介入之前的学生学习空间及其边界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校里面也应当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自己的“领地”。鉴于学生在学校里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因此学生的“领地”应该在教室里面。传统的教室空间通过围墙与外界隔开,教室内部则主要由黑板、讲台、教具、桌椅等构成,简单而朴素。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空间内,在特定的时间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这里,围墙即边界,通过围墙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扰、不良影响,让学生在教室里面专注地、安心地学习,从而获得发展。然而往往也是这个边界将教育与现实生活情境隔离开来,使得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识的学与用保持一定的距离、增加了知识学习的难度,有时候甚至成为学与用相脱离的“合理借口”。

  同时,由于教室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而教学的开展必须是有学生也有教师,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教室既是学生学习的空间也是教师教的空间。教室中当有师生各自的私人空间,也当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公共空间。私人空间提供思考、反思的空间,公共空间则提供交流、互动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既需要足够的私人空间,也需要足够的公共空间。因此在师生共同占据的教室空间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就必须注意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探索的空间,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师生共同占据的教室空间之内同样存在一个边界(此边界既包括因教师讲桌及学生桌椅的设计与摆放而形成的师生之间的显性物理空间边界,也包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规训而形成的师生之间的隐性精神空间边界),正是这个边界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既能为学生的探索提供足够的私人空间,又能让师生互动有足够的公共空间。倘若这个边界模糊或者错位,则会制约教师主导作用或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进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打破边界:互联网介入之后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情况及问题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空间距离能够反映或形塑不同的关系。由于各自的角色与职能不一,学校教育中的各教育主体被不同的建筑空间区隔开来,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空间距离,进而反映或形塑了不同的教育关系。互联网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的学校教育空间边界,拉近了各教育主体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改进了原有教育空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然而网络虚拟空间不同于一般的实体空间,鉴于网络虚拟空间的复杂性,网络虚拟空间进入学校既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学校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的新问题与挑战。

  (一)互联网介入之后的教育管理者管理空间建设情况及问题

  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使得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空间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凭借QQ、微信等通讯软件,教育管理者“走出”了相对独立的办公室,与广大师生同处一个网络虚拟空间内。在这样的空间内,教育管理者与广大师生之间的围墙消失了(至少没有了有形的围墙),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平等、了解变得更深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了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教育的民主管理创造了条件。然而也正是网络虚拟空间的引入打破了教育管理者固有的管理空间边界,使其管理权威面临新的挑战。作为管理者,教育管理者也如一般的管理者一样具有急于追求成效、政绩和崇尚威权的倾向。“互联网+”时代,为了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维护自己的管理权威与形象,教育管理者往往会有所作为,于是就出现了教育管理者的“现代化管理”:加强学校网络设施建设,组织教师进行在线培训,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虚拟空间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在线学习……鉴于网络虚拟空间自身的局限性或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师生的实际情况及现实条件、没有把握好一定的度,结果或是利用率不高、或是处于被动使用状态,现实中网络虚拟空间的运用往往流于形式、成为一种表演或走过场。也有的教育管理者直接把网络中的做法移植到现实教育中,最终不仅没有促进师生的发展,反而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应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然而教育也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努力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不是盲目跟风、盲目引入网络虚拟空间。鉴于网络虚拟空间的复杂性,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既可能改进已有教学,也可能引发新的问题,这对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倘若教育管理者不具备良好的教育管理素养、对网络虚拟空间的运用没有把握好一定的度,则往往会因网络虚拟空间的引入而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进而使学校教育陷入困境之中。

  (二)互联网介入之后的教师工作空间建设情况及问题

  互联网的介入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工作空间边界,拓宽了教师的工作空间。互联网的介入使得教师的备课方式、联系学生或学生家长、处理日常教育事务的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使得教师的工作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师办公室,教师可以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学习、搜集资料,借助网络来备课;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虚拟空间来联系学生、了解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处理日常教育事务……这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工作。然而互联网在为教师工作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隐患:首先是网络虚拟空间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方便教师备课的同时,也可能会使教师养成一种懒于思考、盲目抄袭他人成果的坏习惯,进而使得教师备课脱离学生实际情况,这既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次是网络虚拟空间内的东西与现实存在差距,网络虚拟空间提供的不适合的、虚假的信息往往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教师的工作、制约教育的发展;再者是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使得教师可以与学校教育管理者、学生、学生家长时刻保持联系,甚至可以进入各教育主体的私人空间“深入”了解对方,然而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间,教育的发展同样需要尊重不同教育主体的私人空间,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在方便各教育主体之间进行交流、联系的同时,也可能侵扰到各自的私人空间,从而使得相互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产生不和谐,进而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三)互联网介入之后的学生学习空间建设情况及问题

  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主要有两类不同的网络虚拟空间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作为教学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和作为社会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作为教学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主要是指根据现实课堂教学的规律,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用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虚拟空间(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慕课、创客教育、翻转课堂等)。依托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使得学生在教室中的学习变得丰富而生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与传统课堂不同,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虚拟课堂”超越了传统课堂空间的边界、摆脱了实体课堂特定时空的限制,不仅可以用于实体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学生的自学,从而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现实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对网络虚拟空间的盲目依赖与崇拜现象。一些地方甚至要求师生必须参与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并把它作为对学校考核、教师考核的基本要求来抓。教育当充分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当懂得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然而这并不代表可以盲目崇拜网络虚拟空间,更不代表以网络虚拟空间取代实体课堂空间。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搬上网络,并非网络虚拟空间就高于实体空间。教学中盲目依赖网络虚拟空间往往使得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三笔字等)荒废下来,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方面素质的提升(读写算能力、交往能力、情感、道德的培养与提升等)受到制约。此外,由于盲目依赖网络虚拟空间、崇拜技术媒体,师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间接互动代替直接互动,这往往不易于把控师生之间的隐性精神空间边界,或是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偏执一方、影响教学效果。作为社会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则指一般的网络虚拟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普遍的、不可回避的空间,这类空间囊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积极的东西,也有消极的东西,该空间的介入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的同时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复杂多元。鉴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知识有限,批判鉴别能力弱,自制力欠缺,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学习、进步,而是受到网络虚拟空间的不良影响与诱惑,这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健康发展。

  三、重塑边界:“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空间建设边界的定位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的制约,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优化了学校教育空间,缓和、解决了原有学校教育空间问题。然而,鉴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及网络技术的特点,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在改变学校原有空间结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因此,唯有探索“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规律,把握好“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边界,既充分发挥原有空间的优势,同时也注意合理利用网络虚拟空间改善原有的空间结构与关系,方能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教育管理者管理空间建设边界的定位

  第一,借助网络虚拟空间创设虚拟共享空间,促进教育的民主管理。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教育管理者要管理学校既需要发挥自身的权威作用,也要注意听取或采纳其他教育主体的意见。因此教育管理者不能凭借自己的“特殊性”而高高在上,必须减小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网络虚拟空间的使用能够打破教育管理者的独立空间边界,通过建立教育管理者与其他教育主体之间的共享虚拟空间促进教育管理者与其他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各教育主体之间的距离,进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育管理空间,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现代学校教育空间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网络虚拟空间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构建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教育管理平台,从而更好地践行教育的民主管理,并且提高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水平。

  第二,坚守教育管理者管理空间的边界。从物理空间建设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物理空间及其固有边界在方便教育管理者管理工作、塑造教育管理者角色及管理权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依然需要考虑与发挥这类空间的作用,应当尊重原有物理空间边界,教育管理者仍然需要占据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就网络虚拟空间的建设而言,借助网络虚拟空间可以改善教育管理者与师生或其它学校人员之间的关系,促进教育的民主管理,“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管理空间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空间,但是教育管理者也必须深刻认识到网络虚拟空间的局限性,合理利用而不盲目依赖网络虚拟空间。就网络虚拟空间内部的建设而言,各教育主体之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也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起一定的隐性边界(通过规章制度而形成的规训性边界):从环境与氛围的角度来说,教育管理者与其它人员之间的隐性边界能够使各教育主体之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尊重彼此的私人空间,维持一种密切而舒适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从各教育主体职责的角度来说,教育管理者与其它人员之间的隐性边界能够规约各教育主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行为,让各教育主体始终明确自身的角色立场,防止僭越现象的发生。

  (二)“互联网+”时代教师工作空间建设边界的定位

  第一,借助网络虚拟空间拓宽教师的工作空间。通过网络虚拟空间,教师可以“走出”办公室,进入名师课堂或是国外课堂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空间提供的丰富资源提高备课质量。除备课之外,网络虚拟空间为师生之间的课余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空间,师生之间只需借助网络通讯设备便可以交流,不仅打破了特定时空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交流,而且摆脱了办公室空间之中的那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鉴于此,学校应当注重网络设施的配备、网络软件的开发,推进相关规章制度的研制,努力改善教师的教学、办公环境,为教师利用网络虚拟空间改善教学、管理创设良好的条件。

  第二,巩固教师工作空间的边界。网络虚拟空间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工作空间,然而无论是借助网络虚拟空间来备课,还是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教师对网络虚拟空间的利用都必须把握好度,不能借助网络虚拟空间随意扩充、改变原有空间的边界。就备课来说,无论什么样的备课都必须围绕“研究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来进行,这是备课空间建设的基本要求,网络虚拟空间虽然扩充了教师备课的空间,但是必须守住备课的边界与底线,须知主要是通过网络虚拟空间来学习、汲取名师或专家教师上课的精华,要想备好课还必须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他教师的做法进行取舍、修订、创造,而不是盲目依赖网络虚拟空间,更不是直接抄袭名师的做法。就学生管理工作来说,网络虚拟空间的引入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但是网络虚拟空间在改变师生原有空间关系的同时也必须把握住边界与底线,当明白师生之间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权威仍然需要维护,师生隐私仍然需要尊重,唯有这样才能造就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保障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空间建设边界的定位

  第一,借助网络虚拟空间丰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打破特定时空的限制、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鉴于此,学校应当积极挖掘、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育人功能,通过网络虚拟空间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学校应当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开发各种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学习创造条件;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聚到一起,共同探讨、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让学生远离或逃避网络虚拟空间,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网络虚拟空间,进而借助网络虚拟空间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

  第二,加固学生学习空间的边界。就作为一种教学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而言,网络虚拟空间的引入催生了在线课堂、视频教学等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改进已有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这样的教学形式更多的是提供一种让学生自学、探索的空间,为的是丰富、改善原有课堂,主要是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实体课堂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师生素质的提高往往离不开实体课堂,并且主要依赖实体课堂。课堂教学当以常规的实体课堂为主,当以师生、生生的现场互动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的建设则应当守住边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应有的辅助作用。同时,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然而这样的空间往往复杂多元,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鉴于此,应当把握好边界,对学生使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学习做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如课堂上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课外的使用也应当从使用目的、时间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从而使学生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学习而不至于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之中。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之所以在人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学校中存在特殊的空间与环境。学校中之所以存在特殊的空间与环境则主要是因为学校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空间边界:因建筑而形成的显性物理空间边界和因理念、规训而形成的隐性精神空间边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校中引入了网络虚拟空间。网络虚拟空间的介入打破了学校原有的教育空间边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有教育空间结构、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面对问题,我们应当结合时代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探索与把握“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规律,从而重塑学校教育空间边界、重构良好的学校教育空间,这是学校之所以称为学校、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人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前提,也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诉求。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